陕西韩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是什么?

到此一游 18分钟前 阅读:2 评论:0

陕西韩城名称的来历?

夏商属雍州,《书·禹贡》有“龙门,禹贡雍州之域”的记载。因而史以“龙门”为韩城地域的代称。

西周初年,周武王之子封于韩,食采于韩原一带,称韩国。周宣王时,秦仲少子康又受封于梁山,是谓梁国。周襄王十一年(前641年),为秦穆公所灭,今韩城市南古少梁即其都。

春秋时,晋封韩武子万于韩原。《博物志》载:“韩,武子采邑”。武子后,献子厥从封姓为韩氏,当时,晋占有河西之地与秦接壤。周襄王七年(前645年),秦与晋惠公夷吾战于韩,秦败晋,虏其君,晋献河西地。周顷王二年春(前617年),晋伐秦,取少梁。

战国时,周贞定王二十八年(前441年),少梁城属魏。周威烈王十四年(前412年),魏攻占秦繁庞,秦城移籍姑。周安王二十六年(前376年),韩、赵、魏三分晋地、少梁属魏。周显王七年(前362年),秦败魏于少梁,俘魏相公孙座,攻取魏繁庞城。周显王十五年(前354年),秦与魏战元里(在今大荔县境内年),斩首七千,取少梁。秦惠文王十一年(前327年),秦更少梁为夏阳,置邑。

西汉高祖元年(前206年)正月,项羽先后分封三王,董翳被封为翟王,领陕西北部地区。八月,刘邦进入关中。景帝前元二年(前155年),分内史郡之一部分为左内史。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左内史更名为左冯翔,夏阳属之。

新莽时,改夏阳为冀亭,属列尉大夫治。

东汉时期,光武中兴,国都东迁,西京三辅(京兆尹、左冯翔,右扶风年)不变,冀亭又复名夏阳,仍属左冯翔。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至明帝永平二年(59年),郃阳并入夏阳。

三国时期,魏国雄踞中原,夏阳属魏雍州冯栩郡,晋仍因之。后属华山郡。

东晋穆帝永和五年(349年),上郡治所由肤施(今延安年)迁居夏阳避羌乱。七年(351年),苻健在长安建立前秦,夏阳属之。

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一年(487年),夏阳属华州华山郡。西魏废帝元钦二年(553年),隶同州武乡郡。宇文觉废魏建立北周,明帝二年(558年),夏阳并入郃阳。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夏阳自郃阳分出,重新设县,以古韩国改名韩城,属冯诩郡。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改属西韩州。八年(625年)将西韩州迁驻于韩城县城,领韩城、郃阳、河西三县。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废州。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改韩城为夏阳,隶河中府。昭宣帝天佑二年(905年),更名韩原县。

五代后梁时,属河中府。后唐明五代后梁时,属河中府。后唐明宗天成元年(926年),复名韩城。隶同州。

北宋时,隶永兴路定国军冯翊郡。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正月,金将娄宿,自韩城龙门履冰入陕,关中遂没于金。金宣宗贞佑三年(1215年)设祯州,领韩城、郃阳二县。

元世祖至元元年(1264年),废州为县,至元二年,又复设祯州,县址迁到今县城西北20千米土岭。元顺帝至元六年(1340年),撤祯州,改属同州,县城迁回今址。 1950年5月大荔分区撤销,改属渭南分区。1956年10月直属省辖。1959年1月合阳及黄龙县白马滩公社并入韩城。1961年8月15日恢复原建置,属渭南专区,1972年3月专区改名地区,韩城仍为辖区。1983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1984年1月改为韩城市(县级市),仍属渭南地区。

陕西省渭南韩城,有多少历史名人?

董继昌 (1930~2012)  董继昌(1930年-2012年),陕西韩城人。早年参加-。1949年加入中国 *** 。后历任合阳县副县长、县长, *** 韩城、合阳、耀县、大荔县委书记,渭南地委副书记、渭南专署专员, *** 陕西省委书记兼西安市委书记, *** 陕西省委副书记、陕西省第六届政协副主席。是 *** 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三届中央委员。经历1930年4月生,陕西韩城人。1949年8月加入中国 *** 。1948年11月参加革命工作。大专文化……[详细]柳林兴 (1916~1986)  柳林兴(1916~1986),又名恩科,1961年11月出生于韩城市大池埝乡大前村,1938年完小毕业。1939年1月奔赴陕北参加革命,先后在陕某宁边区鲁迅师范、延安教师训练班学习。同年6年,加入中国 *** 。9月后,调至甘肃省庆环专区曲子县,曾任三科科员、民教馆馆长、土桥区助理员等职。1943年6月在曲子县参加 *** 整风运动。1946年3月随工作团到南泥湾等地搞备战动员和土改工作。1947年3月后,……[详细]薛剑华 (1923~2017)  薛剑华,曾用名薛建华,1923年11月生于陕西省韩城市。1938年6月参加革命工作。1942年1月进入延安行政学院学习。1945年4月加入中国 *** 。1947年1月参加绥德地区土改运动。1948年1月在西北野战军之一纵队独立之一旅工作队工作。1949年5月至1954年10月先后任陕西省委宣传部干事、西北民族事务委员会科长、西北局-部科长等。1954年11月到中央民委政策研究室工作。1956年调中央……[详细]吉文超 (1915~1968)  吉文超(1915~1968)陕西韩城市南间村人。1932年8月,在韩城中学加入中国 *** 。1936年春,赴北平私立中学读书,参加过-。年末,回韩城开展党的地下工作。1937年8月,受 *** 陕西省委委派,任中(部)、宜(川)、洛(川)八路军办事处店头镇党委书记。1939年4月,受洛特委派,来黄龙山区发展党的组织。吉以“货郎”身份,落脚于石堡镇曹店村。当年发展了赵志敬、师振扬、周盛田、周庆财,李景华为中……[详细]孙立 (1919~1966)  孙立(1919~1966)原名孙或,曾用名孙仲文,韩城市西庄镇前岭村人。1948年8月,毕业于陕西师专,次年9月参加革命,在延安中学任教,被该校评为积极分子。1956年8月,调任黄龙中学任教导主任,治校以严著称,在校内外颇有影响。1959年,被评为黄龙县教育战线上的模范,受“甲等”物质奖。1960年8月,调任宜川县云岩中学教导主任,依然是尽职尽责,师生无不钦佩,1961年,被评为宜川县教育战线上的……[详细]苏资琛 (1893~1974)   苏资琛(1893~1974)名养源,字资琛。陕西韩城人。早年毕业于陕西之一师范学堂优级班。有近十年教书经历。在韩城初小教书时,适逢五四运动爆发,他积极向群众宣传-,反对军阀混战;在延长县高小任教时结识了杨虎城,对他后来的政治生活有很大影响;任韩城高小教育主任时,正值“五卅”惨案发生,陕西省学联也因军人打伤学生而发起声讨军阀吴新田的运动,他不顾守旧校长的阻止,召集学生开会声援,唤起学生的爱国热情……[详细]冯树立 (1911~1935)  冯树立(1911~1935)又名冯希愚、冯玺玉、冯锡玉,笔名迪川、坚山甲、史幼、超静、文娃等。陕西韩城人。1928年在本县读初中,积极参加-。次年入北平燕冀高级中学。“九一八”事变后,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参加北平学生发动的卧轨斗争,并赴南京--,遭逮捕。获释后又返回北平,加入反帝同盟。1930年加入中国 *** 。他关心新文学运动,经常阅读鲁迅、郭沫若的著作,并向报社投稿。1931年,因与 *** 地下党……[详细]王笃 [清]   王笃字宝珊,号实夫。陕西韩城人。道光三年(1823)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历任国史馆协修、四川学政等职,官至布政使。王学识博深,文风严谨,在川任学政时被誉为“文翁”。学政三年任满后,调都察院任河南道御史,曾稽查吏部、詹事府、步军统领及中仓事务,后出任福建知州,迁广东督粮道, *** 盐运使。道光十九年四月二十二日(1839年6月3日),钦差大臣林则徐下令将外国 *** 烟贩交出的 *** 烟237万多斤,在虎……[详细]张廷枢 [清] (?~1728)   张廷枢(?~1728年),字景峰,陕西韩城人。康熙二十一年(1682)中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三十八年(1699)以侍读主持江南乡试,四十一年以内阁学士衔督江南学政。四十四年,康熙皇帝南巡,知其有政绩,曾题字褒奖。四十五年即被擢为吏部侍郎,并充任经筵馆讲官。四十八年升任刑部尚书。因在判定一-案犯徒刑时与满人尚书意见不合,康熙皇帝下令将他罢官。五十一年,复起用他任工部尚书,五十二年再调任刑部尚书……[详细]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看头条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看头条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