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一些城S纬度比长春高,但是有时气温却没有长春低是为什么?
欧洲一些城S纬度比长春高,但是有时气温却没有长春低是为什么?
小编是妥妥的文科生一枚,这个问题简直像是给我量身定制一般
所以就让我来回答一下吧:
突然感觉当年的地理没白学hhhhhh
接下来上干货!
先纠正一下题主,欧洲大陆面积很大的,莫斯科、斯德哥尔摩、伦敦这些国家跟长春纬度差不多,只能说是很大一部分在长春纬度之上,所以题主说的很容易让别人误解成整个欧洲大陆的纬度都在长春之上啦~
西欧和北欧大部分地区的确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但长春、漠河等东亚沿海或非深居内陆地区极大多数为季风性气候,而非大陆性气候。从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由南向北至俄罗斯北冰洋沿海地区分别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极地气候。
小编百度了一张世界洋流与气候分布图
可以看到,北欧斯堪的那维亚半岛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甚至延伸到了北极圈内,而东北亚的白令海峡周边地区还没到极圈内就已经出现了极地气候。 辣么,同纬度的这两个地区为啥分别出现两种完全不一样的气候呢? 气候的成因主要有四个因素:纬度(主要影响温度)、洋流(影响温度和湿度)、风带(主要影响湿度)和地形(影响湿度和温度),以上四个因素按重要程度排序。
在题主的疑问中,由于类比的两个地区纬度基本相同,我们就暂时把纬度因素忽略不计吧。 于是我们可以开始分析纬度相同气温却不一样的原因了:
一,洋流。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北大西洋暖流经过了西欧与北欧地区。聪明的小旁友一定会注意到,非洲西部的本格拉洋流距赤道很近,却被称作寒流;北大西洋洋流向北延伸了辣么长,却仍用红线(暖流)来标注。于是答主在这里补充一下:由地纬(温度高)海洋流向高纬(温度低)海洋的洋流就是暖流,由高纬流向低纬的洋流就是寒流,与它本身所处的纬度位置无关。暖流会带来暖湿气流,使沿岸地区升温增湿,寒流则会使沿岸地区降温减湿。 因此,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的西欧和北欧地区温度较高、气候较为湿润就不奇怪了。 而东北亚地区东岸则有千岛寒流经过,温度和湿度自然较低。
二、风带。 题主所举的两个地区纬度均在北纬四十度到六十度之间,我们来看看全球风带分布图:
想要记忆这幅风带图灰常简单,每隔三十度一个气压带,气压带之间是风带,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由于地转偏向力,北半球的风会向右偏,南半球的风向左偏。在冬季的时候,气压带会向南移动。我们可以看到,北半球四十到六十纬度的地区总是处于中纬西风带控制之下,偶尔冬季会受副极地低压带控制。 于是在大陆西岸,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带来水汽,冬季还能增温。由于是西南风,从低纬吹向高纬,如同洋流一样,它也有增温的功能。 而在大陆东岸就不一样了,西南风从陆地吹向海洋,致使该地区温度湿度降低。而且题主所给的长春等地区,风向其实是西北风,由高纬吹向低纬消减了温度。这是一月份蒙古——西伯利亚高压隔断了风带和气压带导致的。
还要补充个原因,中国的这些地方距离冬季风源地较近,当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强劲时,高压脊突出,冷空气侵袭。
三 地形
这是欧洲地形图。 可以看到沿海地区大部分为平原,只有斯堪的那维亚半岛上有隆起的山脉。这样的地形十分有利于风向内陆的深入,带来更多暖湿气流。 现在我们可以分析为啥斯堪的那维亚半岛的温带海洋气候可以延伸到极圈内了,一是由于洋流,二是少不了高大的斯堪的那维亚山脉拦住水汽并聚集水汽的作用。
这是亚洲地形图,找不到高清中文的,但也能轻易看出东北亚沿岸地区地形都比内陆高,有效地阻止了暖湿气流向内陆的深入,况且暖湿气流本就没多少。
以上三点,就是北纬四十到六十同纬度气候不同的原因辣~
wxy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看头条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看头条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