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小朝廷换了几个皇帝,为什么都不思进取,非但不能收复失地,更不能维持偏安一隅的局面呢?
南明小朝廷换了几个皇帝,为什么都不思进取,非但不能收复失地,更不能维持偏安一隅的局面呢?
这个问题有瑕疵!
如果是仅仅从清朝修订的《明史》,就片面得出南明小朝廷的皇帝们各个不思进取、醉生梦死,最后活该被清朝消灭,那就太武断了。
事实上,南明之所以被描绘成如此面貌,和南明本身以及清朝的歪曲有很大关系!
“静Yes”为您详细分析:
1、南明内部问题
南明相比于东晋和南宋更大的问题,就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核心。
在1644年3月17日崇祯皇帝自缢煤山后,大明帝国连个正经的皇太子都没有留下,这下好了,各地的王爷纷纷挑起复兴明朝的大旗,南明小朝廷在各地出现。
正是因为崇祯的所谓“君王死社稷”,没有给帝国的延续留下后手,导致南明缺乏统一的领导核心,而在各个藩王纷纷自立为王时,残存在中原大地的吴三桂、左良玉等都表示非常为难。
因为这几个南明小朝廷说白了,都挑不起大梁来,也就不可能像崇祯皇帝那样有威望,所以首先的势力必定镇不住。因此在外部的清军还没有打过来时,激烈的内讧已经开始了。
其中盘踞在武昌的左良玉集团和南京的福王朱由崧集团发展都水火不容的地步,几十万大军顺江东下,片刻就要扫平朱由崧集团,关键时刻还是史可法居中协调,才避免了这场火并。
而近在江淮的清军,似乎更愿意鹬蚌相争,自己渔翁得利。果然,趁着南明内部不稳,清军迅速南下,消灭了朱由崧集团。朱由崧集团前后一年时间,是之一个亡于满清铁蹄的南明政权。
朱由崧集团覆亡后,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唐王朱聿键称帝的重要资本,是东亚大海盗郑芝龙,也就是郑成功的父亲。也就是说,虽然朱聿键不是傀儡,但是他也没有实力。最要命的是郑芝龙还是个没有政治眼光的人,眼看清朝势大,他就顺风投降了清朝,后来在北京被杀。而失去郑芝龙集团的朱聿键也很快被消灭。
和朱聿键差不多同时,鲁王朱以海也参与到朱聿键的集团中,不过他不是来帮忙的,而是来抢正统地位的。崇祯留下的后遗症继续内耗着南明政权。很快,清军整军南下,朱聿键集团灭亡。
唐王朱聿键集团覆亡后,朱聿键弟弟唐王朱聿鐭援引“兄终弟及”自立于广州,改元绍武。1646年11月18日朱由榔称帝,以次年为永历元年。双方为争正统不能团结,甚至大动干戈,互相攻伐,绍武帝仅41天即被清军俘虏绝食而死,永历帝在清军进逼下逃入广西。
此时,中国大陆只剩下朱由榔集团还在抵抗,幸运的是农民起义军残部加入到抗清阵营,对清军进行了大规模反击,收复大量失地。
不过由于内部斗争,很快失地得而复失,1661年,朱由榔被缅甸送至吴三桂,随后被弓弦勒死,南明结束。
可以说,从南明开始的那一刻,斗争就随即开始,这给了清军各个击破的宝贵机会。精诚团结尚不敢说一定能够维持半壁江山,内斗就更加没戏。
2、清朝的脏水
清朝入主中原,在政治宣传上可谓下足了功夫。
首先,清朝以复仇者的身份出现,誓将杀害崇祯皇帝的李自成集团赶尽杀绝,这让清军的入关争取了更多北方**的支持,因为他们没少受李自成集团的摧残。
在入关后,顺治还去崇祯坟上哭了好几声,对崇祯称兄道弟,关系很是亲密。这让天下很多人认为,清朝真的就是来给崇祯报仇的。
但是灭完了李自成等流寇,清朝大爷们是不是就应该自觉退出关外了?
做梦呢!
此时的矛盾就出现了变化,虽然我是为崇祯报仇的,但是我也要继承崇祯的江山社稷,所以我是合法的。
那么远在南方的南明集团就让清朝很不爽了,既然我正统了,那你们算什么东西?
其实南明对清朝也这么想,不过奈何没有实力,所以只能等着清朝来打。
所以清朝大军南下,势必消灭这些个南明小朝廷。
当然了,为了争取天下人的继续支持,在政治宣传上要将南明政权和崇祯的大明政权完全分开,于是就有了崇祯伟大,南明罪恶的印象!
南明历史是任清朝打扮的小姑娘!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Yes”,一个爱好历史的妹纸!期待关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看头条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看头条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