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理解复旦DX朱老师对王书记的评价词语“求仁得仁"
你如何理解复旦DX朱老师对王书记的评价词语“求仁得仁"
我也来谈朱教授“永珍悼文”
我本是文学门外汉,本无意与文学高手们舞刀弄枪。因实在讨厌一些假文化人对朱教授之不敬,故也来释放几句。
朱教授之短悼文本是在个人朋友圈中的隨笔,既不代表官方,也不代表复旦中文系。原文本无标题,标题和落款均是转发者加上去的。退一万步说,即使有点瑕疵,也可理解。文人也有个人情绪,总不能要求文人洗澡也要像现场直播那么光彩照人吧?更不可能要求文人上厕所也要有诗情画意吧?
何况朱教授此短悼文并无不妥。有人说朱教授的文章不够顺口,别人个人空间中的隨笔顺不顺口,与你何关?还有好事者爱给朱教授改文章,如将“谣言疾起”改为“谣言四起”,两个维度各不相同,批改者确定看懂了原文?再如妄言“仁者不寿”不当,批改者对紧隨其后的“吾侪所恸”是看不见?还是看不懂?等等,批改者确定自己看懂了原文吗?如此断章取义,与医生给眼病患者治眼时是先将眼挖出来研究何异?还有人评“君子之泽,三世不斩”与古意不同,等等。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里强调的是人类创造,也就是说,文化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前人可创造文化,后人就只能照搬硬套?后人就不能创造文化?后人就不能丰富文化?朱教授何罪之有?
在武侠剧中,总有一群三脚猫功夫的末流小丑,喜欢去找少林武当等掌门人打嘴仗或动不动就想上华山论剑。在文化领域中,也总有一些学渣,喜欢找清北复交等名校打偏仗。在现实生活中,也总有部分小学都没有毕业的半文盲,喜欢刻意去认识几个生僻字,然后拿去考某教授或博士,以显示自己特别特别地高明。
这就是给朱教授改作文等一批好事者的水平和本意。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看头条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看头条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