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灵菇怎么栽培
白灵菇怎么栽培
白灵菇又名白阿魏侧耳,是近年驯化成功的珍稀食用菌,栽培白灵菇除了要选择优良菌种、合理的栽培原料和严格的环境消毒外,应重点掌握以下三方面的关键技术:
1.发菌结束后,应在10-15℃之间后熟40-50天,温度不能超过20℃,时间视菌种而定。
2.催蕾期把握“低温蹲菌和变温催蕾”技术:为使白灵菇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需要有个低温蹲菌和变温催菌的阶段,具体要求是0-13℃、昼夜温差10℃以上的低温,300-800lux的散射光**下8-12天的低温催蕾;然后进入白天18℃以上,晚间10℃以下,10-15天的变温催蕾阶段,就可出现菇蕾。
3.出菇期把握管理技术:白灵菇由原基出现到子实体发育成熟需12-15天,菇房管理主要做好疏蕾、通风工作,要求在13-18℃温度, 80-90%的相对湿度,500-800lux的散射光环境,一般不直接向菇体喷水,可用空间喷雾或地上增湿的办法来调节湿度。
白灵菇的大面积栽培成菇如何管理
白灵菇栽培管理技术
白灵菇是阿魏菇的白色变种,是一种适应性强,生产周期短,栽培容易的食用菌。现将其管理新技术介绍给大家:
一、栽培季节。白灵菇属中温型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4-27℃,子实体生长最适温度为15-20℃。因此,栽培季节应安排在9月上旬接种,10月中旬进入长菇期;春季宜在2月上旬接种,5月中旬出菇结束。
二、出菇期管理。接种后发菌温度为25-28℃,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为70%左右,经常通风换气。防止强光照射。经过25-30天的培养管理,当菌袋料面或袋旁出现原基时,达到生理成熟时,移入出菇棚进行出菇管理。去掉套环及棉塞,打开袋口,温度控制在10-20℃,培养7天左右,出现原基并分化为幼蕾。当菇柄长至2厘米时,增加喷水量,加强通风。前期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80%,后期为85%-90%,防止强光照射。
出菇不整齐的原因及克服办法。白灵菇出菇不整齐的主要原因是接种后发菌时,部分菌丝尚未达到生理成熟即搬进出菇棚进行出菇管理所致。
克服 *** 是:发菌期温度保持25-28℃,大约经过25-30天菌丝长满菌袋,此后在温度为22-25℃,空气相对湿度为70%-75%的环境中培养30-40天。然后在空气相对湿度为80%-85%进行散射光催菇,白天温度为13-15℃,夜间温度8℃,经10-15天,即有白色菇蕾出现。
四、采收。当子实体长至8-12厘米时,即可采收。采后停止喷水,清理袋 口和四周的残留。让菌丝生息,1周后喷水,恒温催蕾15天左右,出第二潮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看头条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看头条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