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赞赏郑和?
为何郑和值得被赞赏?
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创举,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影响,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似乎也仅限于一次远航,为何他值得被千古赞颂?
得益于明太祖朱元璋和陈友谅军事较量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造船技术,郑和下西洋的时候,最大的船宝船有四十四丈四尺长,十八丈宽,用今天的标准度量完全是一艘航空母舰。
对海盗和那些未开化以及半开化的地区,我们是上帝般的存在,但华夏名族是一个爱好和平、不欺负弱小的民族。我们航海只是为了加深友谊而来。
与其说,我们怀念那个航海时代的辉煌,不如说我们醉心于自己民族伟大的底蕴气魄,不是沉湎过去,而是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开放进取、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
郑和下西洋时的船舶建造、天文航海、地文航海、季风运用和航海气象预测等方面的技术和航海知识,在当时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是世界古代航海史上时间早、规模大、技术先进、活动范围广的洲际航海活动。
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漆器、麝香、金属制品和书籍等运往国外,换回当地的香料、药材、动植物、珠宝及生产瓷器所需原料等多种货物。
同时,向海外传播科学文化、典章制度、文教礼仪、宗教艺术等中华文明,将中国在建筑、绘画、雕刻、服饰、医学等领域的精湛技术带入亚非国家、推行货币、历法、度量衡等。
郑和下西洋不仅是中国古代航海事业的顶峰,也是世界航海业发展的里程碑。既是中国人的光荣,也是全人类的自豪。
但更值得记住的应该是那种“星牵沧海云帆耸,浪系天涯纽带长”的气魄。在一个没有进入工业世界里,我们敢于追寻自然的勇气。
最值得铭记的就是那种威而不霸,强而不欺的盛世中国。这是一个伟大民族国家的气量和底蕴。永乐盛世,不仅仅是一个盛世。
600年前,面对人类还知之不多的广阔无垠的海洋,面对险象环生的长途远航和种种难以想像的困难,郑和与他的船队没有退缩,以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一往无前。
有了这份底蕴,华夏何以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