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斯克号”不能修复为航母,而“瓦良格号”可以?瓦良格号和明斯克号为何无法修复为航母?

数码极客 3分钟前 阅读:1 评论:0
“明斯克号”和“瓦良格号”虽然都是俄罗斯海军现役的巡洋舰,但由于设计、建造背景、历史因素以及维护难度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导致它们在无法完全修复为航母方面有着明显区别。,在设计上,“明斯克号”是苏联于1970年代中期设计的一艘航空母舰,其设计目标是为了提高海上防御能力并替换已退役的苏制基洛夫级航空母舰,作为一款大型水面战斗舰,该舰具有较强的反潜能力和对海面目标的拦截能力,但与传统的海军母舰相比,其水面推进系统和航母特有的气垫甲板结构使其对于近现代重载船舶设计和技术来说具有一定挑战性,相比之下,“瓦良格号”则是在“瓦良格”号拖船基础上改进设计而成,具备更为先进的蒸汽轮机动力系统和改进后的水下武器舱设计,使其更接近现今海军水面战舰的设计标准。,建造过程中,“明斯克号”的主要工作是在苏联海军的勃列日涅夫海军工程部进行,耗时较长且费用高昂,由于当时苏联正处于经济困难时期,该项目的资金分配严重受限,因此部分关键设备和技术方案未能实现或有所保留。“瓦良格号”的建造则是由俄罗斯国家联合造船公司负责,虽然预算较轻,但在许多技术和材料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和突破,如改进了锅炉和蒸汽轮机系统,提高了舰体的强度和耐腐蚀性,并增加了隐形设计等。,“明斯克号”首次公开露面是在1985年,随着苏共解体,该舰的部分设施被移交给乌克兰海军,成为乌克兰国防工业的一部分,随着近年来乌克兰局势动荡,该舰面临着保护自身安全与抗衡西方大国压力的压力,有可能在未来继续使用,但作为一艘以战略威慑为目标的大规模水面战舰,将其全面改造为航母可能并不现实。,尽管“明斯克号”与“瓦良格号”都是目前俄海军的主要战舰之一,但由于设计理念、建造背景、资金支持等方面的不同,以及对现代军事技术和要求的不同考虑,使得两者在无法完全修复为航母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从这个角度出发,无论是从维护成本还是长远发展来看,选择将其中某款舰艇改造成航母,可能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限制。

为何“明斯克号”航母无法修复如“瓦良格号”一般,得以重新焕发生机?

为什么“明斯克号”不能修复为航母,而“瓦良格号”可以?

我们都了解,在上世纪苏联解体后,中国不仅购得了瓦良格号航母,还引进了前苏联基辅级的3号舰明斯克号,以及从澳大利亚购得的墨尔本号,总计三艘航母,引人深思的是,同样是购自俄罗斯的基辅级航母,印度在俄罗斯的协助下成功将维克拉玛蒂亚号改装并投入使用,而中国的明斯克号却未能如瓦良格一般重塑辉煌,反而成为了博物馆的展品。

明斯克号航母的设计初衷与瓦良格及现代航母有所不同,明斯克号在苏联海军中主要作为大型载机巡洋舰的角色,与传统的航空母舰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巡洋舰与现今日本的直升机航母也有所不同,明斯克号的甲板并非全通,且相较于同时期美国海军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其设计思路仍受前型莫斯科级航母的影响,主要用途依然是反舰防空,从舰首的反舰导弹发射装置、略微中置的舰岛以及那独特的飞行甲板设计可见,明斯克航母仍然体现了苏联海军1+1大于2的设计理念,在未来的作战中,明斯克号的主要任务是协助舰队进行反潜作战,而反舰和防空任务则由现代级和基洛夫级承担,从印度的改进实例来看,不仅耗时费力,而且耗费巨大资金,由于船体结构的限制,机库大小也受到了严重影响,若真的如瓦良格号般适合改装,其出售时内部的武器和设施早已被拆光,正因为其改装潜力有限,所以中国选择不耗资耗力进行修复。

为什么“明斯克号”不能修复为航母,而“瓦良格号”可以?

即使对明斯克号进行改装,其战斗力相较于以往也难有显著提升,明斯克号航母的甲板面积相对较小,若想要部署和起降像歼-15这样的战机,将会因为跑道长度和机库大小的问题而面临诸多挑战,中国不可能为明斯克号专门研发像海鹞和雅克-38那样的小型垂直起降战斗机,即使真的部署歼-15战斗机,数量也难以超过10架,改装后的明斯克号更多只能作为训练用途,考虑到明斯克号的改装难度、成本及其战斗力的提升幅度,将其作为“展览品”或许是最佳的选择。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看头条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看头条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