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栽培油莎豆?有没有什么好方法?

百科达人 2分钟前 阅读:1 评论:0

如何科学栽培油莎豆?有没有什么好方法?

许多朋友栽培油莎豆都不知道如何去正确进行栽培,这是油莎豆生长不好、产量低的一个主要原因。而如果没有掌握其栽培技术,那么油莎豆也不会生长旺盛。为了保证丰产,就要合理地、有效地进行栽培。下面与大家一起分享关于油莎豆如何进行科学的栽培技术。

如何科学栽培油莎豆?有没有什么好方法?

栽培区域和土壤选择

  • 栽培区域

油莎豆性喜温暖。我国除北部寒冷及高寒地区外,自北纬41-43度以南,即北自辽宁及河北北部、内蒙古南部,南至广东、广西、云南,东起海滨,西至新疆的广大地区都适于油莎豆栽培。大粒油莎豆生育期较长,北纬38-40度以北,块茎发育不充实。

  • 土壤选择

必须选择适宜的土壤,选择的要求:一是便于块茎的收获,二是能够高产。那么可以选择肥力较高、有灌溉条件的砂质土壤。砂质土壤疏松、透气性好,这不仅适于油莎豆的生长,而且便于块茎的收获。而在粘重土壤或砾石多的土壤上收获困难,不宜栽培。在砂质土上栽培油莎豆,必须增施肥料和重视保墒措施。

如何科学栽培油莎豆?有没有什么好方法?

整地

土壤疏松,通气良好有利于油莎豆生长。播种前应深耕细耙,使疏松平整,如有灌水条件应作哇。畦的大小不限,以灌水方便为原则。东北有起垄栽培的习惯,秋天耕翻,耙平,起垄,春季化冻时镇压保墒。

  • 整地方法

栽培油莎豆,采用垄作和平作均可,这些都有助于油莎豆的生长,但同时也要根据当地的栽培习惯。

①垄作

优点:可以增厚土层,提高土温和增大昼夜温差,对块茎的发育有利,同时也便于人工收获;

缺点:垄作行距较宽,一般都在50-60厘米,不能经济利用土地。

②平作

优点:可以密植;

缺点:无法增厚土层,土温与昼夜温差不大。

如何科学栽培油莎豆?有没有什么好方法?

施肥

油莎豆生长期需要大量养分,特别是氮、磷和钾对植株的健壮生长和块茎的发育具有重要作用。为获得高产,应多施厩肥、堆肥、绿肥、其他土杂肥等基肥。施肥数量可根据土壤肥力、肥料质量和产量要求等决定。一般亩产1000-1500斤,每亩约需基肥5000-10000斤,并配合施用50-120斤磷肥。试验证明,氦、磷肥配合施用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据风砂地改良利用研究所试验:在肥力低的砂质土壤上,氮、磷比以1:2为好;在肥力水平中等的砂质土壤上,氮、磷比以1:1为好。

播种

种用块茎质量、播前种子处理、播种技术等与生产的成败有着密切关系。

  • 选种及种子处理

★选种块茎

品质对出苗和产量具有显著的影响。播种前应选种,选择饱满、芽眼未受损伤、无霉烂、具有生活力的块茎作种用。油莎互块茎大小不一,个体较小的虽不及粒大的,只要饱满也可作种用。如果栽培条件好,稍小一点的饱满粒对产量并无显著的影响。块茎有破伤但芽眼完整,并不影响发芽。秕粒块茎成熟度差,发芽率低,不宜作种用,最重要的是失去生活力的块茎绝对不可作种用。

★块茎生活力的测定

块茎生活力是发芽的潜在能力。块茎在收获和贮藏期间,往往因含水量高,易受热或受冻,丧失生活力,这种块茎已失去播种价值。如用这种块茎播种,将给生产带来严重的损失。因此在播种前应进行生活力测定。常用测定生活力方法有两种:一是感官鉴定法,二是发芽试验法。

①感官鉴定法

将块茎用刀切开,观察切面的色泽。具有生活力的块茎切面呈米黄色或黄白色,色泽新鲜,无异味。丧失生活力的块茎切面颜色变深,色泽发暗,甚至在髓部与皮层中间产生空隙,发霉,有腐臭味或哈喇味。在块茎的切面色泽和味道发生异常时,感官鉴定法还是比较可靠的。

但是,有时块茎切面的色泽和味道尚无显著的异样,看不出有什么毛病,然而已因受热或受冻失去生活力,在这种情况下,感官鉴定就不大可靠了。如果将这种块茎进行浸种,水很容易变浑浊和产生酸臭味。播种后,块茎切面逐渐变为淡紫色,继之腐烂。

②发芽试验法

是测定块茎生活力最可靠的方法。通过发芽试验,测出发芽串和发芽势,不仅可以保证块茎的播种质量,而且便于精确计算播种量。

具体做法:取试样200粒,用温水浸种,使块茎充分吸水膨胀。分两组(每组100粒)或四组(每组50粒)放在大发芽皿或瓷盘中。块茎下面铺4层湿纱布或湿沙,上盖湿纱布。纱布或湿沙均以手握不滴水为适宜,不可过湿,以免引起块茎腐烂。

然后放入温箱中或温暖处,温度保持28-35℃,经36小时即可开始发芽。每天纪录发芽数,保持纱布或沙的湿度。试验结束,计算出发芽率和发芽势。在发芽过程中,良好的块茎一般不易发霉,如在24-36小时后表面即开始生白霉的块茎,一般是丧失生命力的块茎。

★吸收足够的水分

块茎吸收水分后,才能恢复和加速生理作用,促进酶的活动,把贮藏养分转化为可溶性的简单物质,为芽的生长所利用。由于块茎皮厚坚硬,吸水较慢,直接播种往往出苗迟且不整齐。播种前进行浸种,使块茎吸足水分,有利于发芽和提早出苗。

①浸种方法:

浸种用凉水或温水均可。凉水浸种将选好的块茎放入缸(盆或木桶)内,加水至少高出种子面15厘米。每天换水1-2次,防止块茎发酸变质。块茎吸水膨胀,当浸至表面无皱纹时即可捞出播种。普通油莎豆一般需浸泡3-4天,大粒油莎豆需4-5天,温水浸种水温以 45-50℃为宜,不可超过55℃。加水时应随时搅拌,使水温上下保持均匀。每天换水(40-45℃)2次,浸种3-4天。

温水较凉水浸种发芽快并可提高发芽率。但凉水浸种简便易行,只要块茎质量好,用凉水浸种同样能出苗整齐。此外各地还有试验用化学药剂和其他物质进行浸种的,有部分风砂地改良利用研究所用1%浓度的胡敏酸钠溶液浸种半天和0.01-0.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3天。

②催芽目的

(1)促使块茎提早发芽,播种后早出苗,从而延长了油莎豆的生长时期;

(2)能够保证出苗整齐和全苗,避免因块茎质量或其他不利因素造成的缺苗断垄现象。在气候寒冷生长期较短,夏播,套种,补种,块茎质量差发芽率低等情况下,播种前最好进行催芽处理。

③催芽方法

常用的催芽方法有堆积催芽砂床催芽两种。

◆堆积催芽

根据经验,在室内地上,先垫一层稻草,上铺谷垫,将浸好的块茎堆积在谷垫上,块茎四周盖上麻袋,再盖一层稻草。每天用40-45℃温水淋1-2次,当堆温达到30℃左右时,开始发芽,经4-6天发芽基本结束。

◆砂床催芽

砂床选择在背风向阳的地方。床宽1米左右,长度不限,深约30厘米。下面铺马粪或稻草保温,上面再铺一层6厘米左右厚的细砂,用脚踏实。然后将浸好种的块茎拌三分之一的湿砂平铺在床内,上面搭塑料薄膜拱棚覆盖。床内温度保持在20-32℃,注意保湿。经五天左右,催芽基本结束,夏播前的催芽,因气温较高,可在背风向阳的地方,直接将浸好的块茎混湿砂铺在地面上,厚约10厘米。

用塑料薄膜搭棚覆盖,注意通气与保湿,在催芽过程中须注意检查发芽情况。发芽床温度高,坎茎发芽后芽生长很快,芽长超过0.5厘米时很易折断,最好分批将已发芽的块茎检出及时播种。

  • 播种时期和播种方法

★播种时期

适时播种是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块茎发芽需要较高的温度,因此决定播种期时首先要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在土层5厘米平均地温18-20℃下,块茎才能正常发芽出苗。温度低,即使早播种,也不可能早发芽和早出苗。我国各地的适宜播种时期因气候条件而异。由北向南,气候愈暖,播种开始时期愈早,播种期限也愈宽。

播种期的早晚不仅影响出苗,而且影响产量和产品品质。适期播种能够充分利用当地的水、热及土地资源,在一定的生长期内充分成熟,增加块茎产量和含油量。各地区的作物种类、耕作制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决定播种期时,不仅要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而且要考虑当地的耕作制度。不论春播或夏播,都需要合理安排茬口,经济利用土地。

★播种方法

选择开沟条播或穴播,播种深度3-5厘米,不可过深或过浅。土壤下层温度低,播种过深延迟发芽和出苗。表层土壤容易干燥,特别在北方,春季干旱,蒸发量大,播种过浅块茎可能因表层土壤缺水而不能发芽,造成缺苗。覆土后要进行镇压,使土壤和种子密接,如有灌水条件,播后应及时灌水。

★播种密度和播种量

播种密度应根据水肥条件和播种早晚而定。土壤肥力较高、有灌水条件、适期播种可适当加大株距,降低播种密度;反之,播种宜密。根据试验结果:以行距27-40厘米,株距10-20厘米,每亩播种1.5-2.5万穴(苑)为宜。 垄作时如果行距加宽,株距可缩小至10厘米。为了保证全苗,增多基本苗数,在株距17-20厘米时,普通油莎豆每穴可播种2粒。

大粒油莎豆块茎个体较大,每穴播种2粒时,播种量需加一倍,在生产上很不经济,如果块茎质量高,也可以每穴播种1粒。播种量可根据播种密度和块茎的千粒重计算出来。经过选种,普通油莎豆千粒重可达500克左右,播种量每亩需15-25斤;大粒油莎豆千粒重可达1300-1400克,播种量每亩约需40-60斤。

总结:想要提高油莎豆的整体产量,栽培的方法很重要,根据油莎豆的要求来决定选择何种方法来进行栽培。只有在种植前掌握其技巧,做好应对油莎豆生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才能有助于提高油莎豆的产量。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看头条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看头条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