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医生和精神科医生有什么区别?
心理医生和精神科医生有什么区别?
两者的区别在于。精神科医生通过使用药物、控制激素水平,进而控制症状;而心理医生,通过对来访者的“再教育”,增强来访者的“心灵力量”,进而消除症状。
除了特殊情况之外。服药之后,症状确实减轻、甚至消除,但是如果有特定的“**事件”,往往症状会复发。
而在心理治疗之后,来访者的自我更加强大,有了更强的应对外界“**”的能力。在进行心理治疗之后,可以妥善地处理之前“不能承受”的创伤。复发率低。
在陶先生看来,这才是两者的更大、最本质的区别。
精神科医生是具有医学、症状学背景的医生。西方医学是什么?是割裂的自然科学。
比如感冒发烧,在西方医学的背景里,疾病被认为是某个器官、某个身体组织的病变。消除这个病变,疾病就被治愈了。
但是这个器官、这个身体组织为什么会病变呢?西方医学并不解释、也不解决这个问题。确实,在躯体治疗的领域,我们可以不在意这个问题。因为症状消失的同时,身体就变强壮了;疾病治愈之后,免疫力也会有一定的提高。
但是在心理问题的领域,就不可以这样。症状确实消失了,但是症状的根源是心理问题。药物治疗可以使身体好转,但不能使心灵增强。
不管是什么流派的心理医生,如果他没有增强来访者下一次面对“困境”的能力,没有提高来访者的“免疫力”,没有提升来访者心灵的力量。
那他肯定是一位不负责任、不专业的心理医生。
当然两者的区别真的很多很多,绝对不像陶先生写的这么简单,陶先生只是选择了其中的一个,非常非常独特、有价值的视角。
其实还有很多很多社会、现实的压力。比如,精神科医师一个月的工作量,往往是心理医生一生的工作量。精神科医师,真的很辛苦。
其次,对于心理谈话治疗:
陶先生一向坚持的就是,必须要让来访者,有除症状以外的,更多的收获。这也是心理咨询的共识。
感谢您的阅读、喜欢请点赞、关注我、关注淘心理。
希望能让更多人看到,让更多人了解这两者,希望有所帮助。
中国首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心理咨询师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看头条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看头条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