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渔民捕获200多斤鲟鳇鱼,曾与恐龙共存,为何能活这么久

舌尖美味 2小时前 阅读:3 评论:0

黑龙江渔民捕获200多斤鲟鳇鱼,曾与恐龙共存,为何能活这么久

黑龙江渔民捕获200多斤鲟鳇鱼,曾与恐龙共存,为何能活这么久

鳇鱼很出名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因为个体大,明太监亦失哈率人去安抚奴儿干和鲸海(日本海)苦夷人(库页土著)时,曾惊诧鳇鱼之巨,呼为“牛鱼”。200斤的并不算大,上世纪80年代常有关于捕千斤鳇鱼的追记,2018年,抚远3名渔民也捕到一条重1028斤,长3.59米的鳇鱼。另一原因:鳇鱼在清时是贡品鱼。它和海东青是古代东北渔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鱼类里有一些“最早诞生于四亿年前,最晚诞生于一亿年前“的鱼类,形态从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并生存到现在。被称为“活化石鱼类”—如肺鱼,雀鳝,弓背鱼,骨咽鱼科(各种龙鱼)…不是指其个体活得时间长,而是指其种群延续的年代久!而在鱼类学分类中,鳇鱼被列为的“鲟形目”鱼种就属于这类活化石鱼。鲟形目下面有四个属,亚欧水系是指下面的2属—鳇属:鳃膜互连且游离于鳃峡。鲟属:鳃膜连鳃峡,鳃膜之间分离。鳇属下有2种,欧洲鳇(Huso huso),达氏鳇(Huso dauricus)就是通常所指“鳇鱼”。鲟属下有16种,中国原有5种,加后来引进的俄罗斯的西伯利亚鲟和小体鲟,一共是7种…鳇鱼不是最少的那几种,有人工养殖和放流增殖的,现在野生也较为罕见…

黑龙江渔民捕获200多斤鲟鳇鱼,曾与恐龙共存,为何能活这么久

2016年,环境保护部正式将达氏鳇列为严重濒危物种。

回到“活化石鱼类”为什么能在恐龙灭绝后还能存下来的问题—个人认为:鱼生活在水里,大的水体,当气温变冷时,顶多水面结冰,而冰面下水层往往是能保持4℃。像冬季漠河气温零下30、40℃时,黑龙江冰面下的水不仍是零上温度吗?水生动物比陆生动物在抵御极端气候变化时,有先天优势!和海洋水体相关的生物更是如此…故很多活化石鱼类其实并不是十分稀罕的物种…

黑龙江渔民捕获200多斤鲟鳇鱼,曾与恐龙共存,为何能活这么久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看头条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看头条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