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开学了,你对新学期的自己有什么要求吗?
要开学了,你对新学期的自己有什么要求吗?
做为一名小学老师,新学期的教学要融入以下几点思想:
之一:采取“汇报他人”策略
“汇报他人”策略要求学生汇报其他人或其他组的观点,如此,他们便不得不关注其他人的观点。教师先要告诉学生:展示环节,每个人不汇报本组的观点,而是汇报其他组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发表自己的看法。被汇报的小组需要回应汇报者的支持或质疑。
之二: *** “思维碰撞卡”
教师可以让小组记录员将小组讨论结果记录在“思维碰撞卡”上,然后各小组之间交换“思维碰撞卡”,相互批注本组的思考与建议,最后传回到原来的小组,激起对问题的二次探究。这样,班级展示时,各小组之间知己知彼,展示与质疑一定会精彩纷呈。
之三:设置“采访”环节
在课堂讨论环节,有一些学生的交流往往浮于表面,不够深入。这时,如果有一种类似电视节目的访谈或追问,就可以促进学生的深入探究。小组长有针对性地询问小组成员,“挑战员”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更深层次的追问,⋯⋯其他学生也要及时对问题进行补充与完善。
之四:不断追问
针对一个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不断追问,让交流与探究更有实效性。教师可以这样追问: “你是怎么知道的?”“为什么这样讲?”“如果是这样,那么⋯⋯”⋯⋯学生回应追问的过程,是一个对问题深入理解的过程。
之五:掌握提问艺术
教师发问时,要注意以下几点:教师提问的目标指向要明确,不能让学生听得似是而非,影响学生对问题的理解;问题之间逻辑关系应该紧密,教师要做到不碎问、不乱问;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设置主问题或核心问题,使课堂教学始终沿着一条清晰的主线推进。
之六:积极回应学生
积极回应是在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给予的反应。积极回应的形式包括口头表扬、接受学生观点等。表扬是对学生回答的充分肯定,如点头、说“对”或“不错”等。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表扬都有利于学生学习,如果表扬太频繁,也会失去其价值,尤其对高年级学生更是如此。接受学生的观点是充分利用学生的回答继续开展下一步教学,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一些修改、比较、概括,这种做**让学生更愿意参与课堂学习。
之七:确保导学案设计问题化
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要将学习内容转化为不同层次的问题,实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问题活动化。问题化不等于习题化,也不等于提纲化、流程化。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看看头条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看看头条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